澳门新闻网 > 教育 > 正文
职场人都在考的名校结业证书,万元报名费依旧火爆

4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117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年轻人学历普遍提高的背景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份““双非””院校颁发的文凭已经不再是敲门砖,而是“向上求职”时的枷锁。

长久以来,从985、211到双一流再到“双非”院校,高校之间已经形成了一道稳固的“鄙视链”,而形成“鄙视链”的客观原因,正是来自求职时的各种隐性门槛,企业在面对茫茫多的简历时,想要快速筛选人才,除了学历,找不出更有效的指标。

在学历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一些“双非”院校毕业生开始用证书摆脱学历的桎梏,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有很多新兴产业,新型业态,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正在深刻的改变着各行各业,许多相关工种,并不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而是需要学会如何运用,一份人工智能相关的证书,就能成为很好的能力凭证。另一面,许多行业或岗位,对某些能力确实有特殊要求,例如在外贸行业,掌握一门外语是绝对的加分项,有时甚至会成为硬门槛。在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岗位,心理咨询相关的证书则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加分项。

“学历只是一张纸,我们看重的其实并不是名校光环,更关心的还是应聘者的能力、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讲,证书其实比学历更有用。”某企业校招负责人潭思(化名)表示。

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

能力,而非学历将成为未来的用人导向,证书将会比文凭更加重要。

目前,许多知名高校也在通过开放校内教育、学术资源的方式,为学生和职场人提供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学服务。例如北京大学和中国人们大学都有对外开放的研学班,不管你是不是本校学生,都可以注册报名学习,能够享受国内一流高校顶尖的教学资源,完成学习后还能获得高校颁发的结业证书。

这些课程倍受追捧,市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目前在社交平台上搜索相关结业证书,能发现不少学员都对课程内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内容实用”,“师资力量雄厚”,“课程深入浅出”是很多学员的共同评价。

即便课时费用不菲,一门课程收费达一万到十几万不等,报名者也络绎不绝,不少热门课程,如北京大学的心理咨询研修班、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工智能研修班,一上线就会“秒空”。由于是线下面授的课程,而且大部分课程仅限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内上课,课室资源有限,不少热门课程的班次都排到了2025年。

据介绍,这些研学课程并非单纯的将大学课程的公开,而是更偏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专业领域也更加细分,能够好的满足学员求职就业的需求,而名校的认证,还能让这些证书再增添一份“光环”。

不久前,“双非”应届生王雪拿到了某互联网大厂运营部门的offer,此前她曾花费上万元报名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研修班,并顺利拿到了结业证书,他表示自己通过研修班了解了主流人工智能模型的技术原理与应用逻辑,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二这项能力恰好得到面试官的青睐,让他从一众985、211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对于证书价值,王雪的认识非常透彻:“其实不管是学历文凭,还是结业证书,都是一种能力凭证。企业只是需要一个筛选手段,你有证,别人没有,你就有相对优势。你的证比别人的证更匹配岗位需求,也是相对优势。”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
热帖推荐

澳门新闻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中国图片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12-2019 cns-photo All Rights Reserved

澳门新闻网 版权所有